北京“老川办”,京城食客的重要“打卡地”,而如今这儿更多了一种“书画博物馆”的气味。山水雄浑,翰墨飘香,每一幅作品都似乎诉说着巴山蜀水的灵秀之美。7月29日,曾来德、洪厚甜、黄胜凡三位川籍书画家向北京川京办招待所捐献书画作品仪式隆重举行。
“老川办”,即四川驻京办老工作地址的简称,坐落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贡院头条的一个胡同里。“老川办川菜”,在北京美食界是个“传说中的存在”。不少网友热衷于“吃驻京办美食”,它则是在京川菜公认的源头之一。
捐献仪式上,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吴相洪向三位书画家颁发了收藏证书、文明顾问聘书,并进行了座谈沟通。据了解,三位书画家共耗时3个月,完成了27件精品,期望通过“老川办”的窗口,以人文沟通、艺术展陈等方式,传达巴蜀文明、四川精力。
我国文明艺术开展促进会书记、副主席曾来德捐献了《群山虎伏图》《山水四季之岚气清晓图》等国画及《关于诗词中的心境》等书法。曾来德是四川蓬溪人,曾任我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履行院长,我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七届理事,我国文艺谈论家协会首届理事。
“游子不管走得多远,都眷恋着故土。就像儿女脱胎于母体,但仍然和母亲血缘相连,咱们都逃脱不了来自家园的回忆和传承,这是一种文脉一般的印记和联系。假如人生和家园没有关系,那就是惋惜的人生。”曾来德说。
我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特聘研究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黄胜凡捐献了《秋实》等国画,透着质朴的田园意趣。“咱们笔下的瓜果蔬菜,都来自四川故土,来自儿时的回忆。”
黄胜但凡四川省蓬溪县人,他表明,我国书法与我国写意画同源同体,两者不但不会抵触,更是彼此补充。“那绞转不清的老紫藤、原始森林长满苔藓不见天日的缠条,与张旭、傅山草书的线条没有两样,篱上秋瓜的藤绕就像王铎的绵绵草……”他描绘道,将二者彼此浸透与叠加,写出一种与古人、今人不一样的草书线条,天然而生气勃勃,画出一种具有草书意味、超乎天然的心象藤萝。
“爱家园也是爱祖国。只要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文明,才能在百花齐放中找到自己的艺术风格,坚决文明自傲。”画家洪厚甜捐献了《题眉山三苏公园二首》《春游雪门寺》等书法作品。他是四川什邡人,现为我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我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我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我国文促会书法篆刻院艺委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在“老川办”,从风格到装修,从书画展陈到菜品设计,处处彰显着浓郁的巴蜀风格。川京办招待所所长杨荣亮在仪式上展望,“借‘老川办’空间,推广川菜川货、不断满意首都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好地宣传四川文明、展现四川变革开展形象,把咱们的影响力延伸出去,形成产业,未来还需求不懈努力。”